拼音shī jiào
注音ㄕ ㄐ一ㄠˋ
繁体詩教
⒈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。意谓《诗经》中虽然对君主的政治弊病有所讽刺,但态度却温和委婉,即所谓“温柔敦厚”,而不是直接和激烈的揭露抨击。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符合《诗经》的实际情况,但由于儒家的大力提倡,成为封建社会衡量文学作品政治意义的重要标准。
⒈ 本指《诗经》怨而不怒、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。
引《礼记·经解》:“孔子 曰:入其国,其教可知也。其为人也,温柔敦厚,《诗》教也。”
孔颖达 疏:“《诗》依违讽諫,不指切事情,故云温柔敦厚是《诗》教也。”
宋 梅尧臣 《还吴长文舍人诗卷》诗:“《诗》教始二《南》,皆著贤圣跡。”
明 海瑞 《注唐诗鼓吹序》:“古先王成就人才,由今考之,大抵‘六经’并行,《诗》教为首。”
⒉ 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风格。
引采畴 《<谢亦嚣诗集>序》:“六朝 至 陈 隋 之间,创为宫体,诗教为之一变,率皆浮靡之词,华而不实,与性情相漓。”
⒈ 诗经的教化功能。
引《礼记·经解》:「孔子曰:『入其国,其教可知也。其为人也,温柔敦厚,诗教也。』」
1.要实现"诗教"回归,语文教师任重道远。
2.要实现"诗教"回归,语文教师任重道远。
3.孔子从《诗经》中生发的“兴观群怨”,涵盖了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的认识、教育、审美三大作用,开启了中国文化“诗教”的传统。
4.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?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,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,温柔敦厚的诗教,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。辜鸿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