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韦应物的诗 >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

[唐代]:韦应物

夹水苍山路向东,东南山豁大河通。

寒树依微远天外,夕阳明灭乱流中。

孤村几岁临伊岸,一雁初晴下朔风。

为报洛桥游宦侣,扁舟不系与心同。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两岸青山夹着洛水,船顺水向东航行,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,洛水与黄河相通。

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,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。

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,眼前是雨霁初晴,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。

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,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。

注释

巩:今河南巩县。洛:洛水。这里的巩洛,即是指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。

豁:大洞,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。大河:指黄河。

依微:依稀,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。

乱流:指众多的河流。

伊岸:伊水畔。

桥: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。游宦侣:在外地作官的朋友。

扁舟:小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志敏.唐诗名篇鉴赏.北京:京华出版社,2011:142

2、杨佐义.全唐诗精选译注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00:716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创作背景

 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(773)秋冬之间,曾南下江淮,准备到广陵(今江苏扬州)去谋事。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,一事无成,于大历九年(774)秋天,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,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耐的同僚李主簿,写下了这首七律名篇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倪其心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679-680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鉴赏

 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。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,可以卧看淮水奔流。环境虽然清幽,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,已暗逗下联时不我待、人将衰老之感慨,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,于此可见一斑。

 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,人与树相互映衬:树已逢秋,人焉得不老?窗里将老之人,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,想起岁月不居,壮志蹉跎,这将何以为怀。这中间不仅极其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,也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,其表现手法真是高明之至。

 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落中所见到的景象。粗粗一读,仿佛棼是随手拈来,漫不经心;细细品味,入深感是赋比结合,寓意深刻。“寒霈山”切深秋季节,“独过雁”比况李即主簿的孤独、萧索的生活境遇;“暮茎雨”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秋,又关合府下联之夕逢归,“远来舟”逗引出蓉下联的“逢归客”。真乃细针密线、友情景交融之佳句。

  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,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,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,依然不忘旧情,仍然热情接待。诗至此便戛然而止,至于主客会面以后的情景,便全留在诗外,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。

  通观全篇,全从客位去描绘抒写,诗中所突出的,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,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。在逢遇一类题材的作品中,是独具一格的。

 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,有寄托,重在兴会标举,传神写意。洛水途中,诗人仿佛在赏景,实则心不在焉,沉于思虑。黄河的开阔景象,似乎惊觉了诗人,使他豁然开通,眺望起来。然而他看到的景象,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。遥望前景,萧瑟渺茫:昔日伊水孤村,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;朔风一雁,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,知时而奋飞,济世于无望。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,感到悲慨而疚愧,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,济世之情,奋斗之志,都难以实现。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,画外意。

韦应物简介

唐代·韦应物的简介

韦应物

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。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

...〔 ► 韦应物的诗(487篇)

猜你喜欢

与国贤良夜歌二首 其一

唐代张柬之

柳台临新堰,楼堞相重复。窈窕凤皇姝,倾城复倾国。

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十一

明代黄廷用

朔风一阵胡沙起,誓死烽烟欲报恩。拔剑长驱抵绝漠,鸣弓射兽献辕门。

维摩赞

宋代释广闻

机不可触,病不可医。说黄道黑,引蔓牵枝。要见众生不病时。

题张子正运使所藏杨德懋山居老闲图仍次元韵四首 其四

南北朝王寂

张侯诗敏落黄閒,杨丈规摹逼老关。二妙通灵恐仙去,夜窗风雨要防闲。

留通商馆数日

宋代邓深

商馆非闲地,闲人偶在旁。

无端声利役,有许去来忙。

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

宋代王安石

往时江总宅,近在青溪曲。

井灭非故桐,台倾尚余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