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水的成语
有关水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显山露水 | 比喻出名,显露才能。 | 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六章:“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,他那高高的身材,宽宽的肩膀。” |
月明如水 | 月光清澈,如同水一样。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楼台。” |
木本水源 | 树的根本,水的源头。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” |
水至清则无鱼 | 水太清,鱼就存不住身,对人要求太苛刻,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。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,就不能团结人。 | 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 |
青山绿水 | 泛称美好山河。 |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下卷:“在夷陵,青山绿水,日在目前,无复俗累。” |
秋水伊人 |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。 | 《诗经 秦风 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;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 |
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 | 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,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。” |
饮水思源 | 喝水时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 |
水中捞月 | 到水中去捞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;只能白费力气。 | 元 杨景贤《刘行道》三:“恰便似沙里淘金,石中取火,水中捞月。”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 | 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 |
斗水活鳞 |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 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 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,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。” |
细水长流 | 细:微小。比喻节约使用财物;使经常不缺用。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。 | 清 翟灏《通俗编 地理》引《遗教经》:“汝等常勤精进,譬如小水常流,则能穿石。”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 清·惜阴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15回:“这个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来了,只怕老爷要将小姐许配与他,你我不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吗?” |
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 |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》:“某甲虽在黄梅随众,实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处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今行者,即是某甲师也。” |
马龙车水 | 马象游龙,车象流水。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| 清 捧花生《画舫余谭》:“马龙车水,过者如云。” |
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 | 相:估量,评价。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别是一番面目,想到:‘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!’” |
车水马龙 | 车络绎不绝;有如流水;马首尾相接;好像游龙。形容沿途车马很多;成群结队;繁华热闹的场面。也作“马龙车水”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 |
逆水行舟 | 逆着水流行船。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;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。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》:“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纤。” |
井水不犯河水 | 指互不干扰;界限分明;不相联系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我和他‘井水不犯河水’,怎么就冲了他?” |
萍水相逢 | 萍:浮萍;是随风飘荡;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。像浮萍随水飘泊;偶然聚在一起。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。 | 唐 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” |
水光接天 | 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。形容水域辽阔。 | 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,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” |
海水群飞 | 比喻国家不安宁。 | 汉·扬雄《太玄经·剧》:“海水群飞,终不可语也。” |
干鲜水陆 | 干:干菜果品;鲜:新鲜水果蔬菜等;水:水产;陆:陆产。各种山珍海味干鲜瓜果都有。形容宴席丰饶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3回:“那四十个碟子……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鲜水陆的酒馔果菜。” |
不通水火 |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孙宝传》:“稚季耳目长,闻知之,杜门不通水火。”颜师古注:“不通水火,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。” |
带水拖泥 | ①形容泥泞难行。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。 | 宋·叶適《修路疏》:“南来北往,何忧带水拖泥;朝去暮来,不到撞头磕脑。” |
斗升之水 | 比喻微薄的资助。 |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” |
水滴石穿 | 滴: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;穿:破;透。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;把石头穿透。比喻只要有恒心;不断努力;事情自然会成功。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乖崖援笔判云:‘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;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’” |
马前泼水 | 比喻夫妻离异,无法挽回。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虽然‘马前泼水’,居然‘破镜重圆’。” |
山高水长 | 象山一样高耸,如水一般长流。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。后比喻恩德深厚。 | 唐 刘禹锡《望赋》:“龙门不见兮,云雾苍苍;乔木何许兮,山高水长。” |
山鸡映水 | 山鸡映水起舞。比喻自我欣赏。 | 南朝·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第三卷:“山鸡爱其羽毛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不知止。” |
君子之交淡如水 | 君子:古代指地位高、有道德的人;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;交:交情。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;清淡如水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故君子之接如水,小人之接如醴;君子淡以成,小人甘以坏。” |
水泄不通 | 泄:泄漏。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。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德山门下,水泄不通,佛事门中,风行草偃。” |
水调歌头 | 词牌名。 |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《水调歌》,唐人演为大曲。大曲有散序、中序、入破三部分,“歌头”当为中序的第一章。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,前后片各四平韵。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,多夹叶仄韵。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。共八体。 |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 | 逆:倒,反。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,努力向前。 | 《怀念刘少奇同志·片断回忆寄深情》:“他常对工作人员说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 |
如鱼得水 |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》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” |
心如止水 | 形容心境平静,毫无杂念。 | 唐·白居易《祭李侍郎文》:“浩浩世途,是非同轨;齿牙相轧,波澜四起。公独何人,心如止水;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 |
火热水深 | ①犹水深火热。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。②形容严酷;厉害。 |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回:“我算什么,明相国不动声色,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,措天下于泰山磐石。” |
山清水秀 | 清:纯净;秀:秀丽。形容风景优美。 | 宋 黄庭坚《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》:“眉黛敛秋波,尽湖南,山明水秀。” |
跋山涉水 | 跋:翻山越岭;涉:徒步过水。翻山越岭;蹚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也作“跋山涉川”。 | 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 |
行云流水 |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;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 | 宋 苏轼《与谢民师推官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。” |
拖泥带水 | 拖着泥带着水。比喻说话、作文不简洁;做事不干脆利落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主人勤拳,带累阇梨,拖泥涉水。” |
千山万水 | 形容山水很多。比喻路途艰险、遥远。 | 唐 宋之问《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》诗:“岂意南中歧路多,千山万水分乡县。” |
蜻蜓点水 |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。比喻做事不认真;敷衍了事。 | 唐 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” |
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 |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同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 | 鲁迅《故事新编·序言》:“况且‘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’,用庸俗的话来说,就是‘自家有病自家知’罢。” |
酌水知源 |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 明·张居正《答上师相徐存斋书》之二六:“谬膺重任,得免愆尤,实老师教庇所及,酌水知源,敢忘衔结。” |
水涨船高 | 指水位上升;船身也就随着提高。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,水涨船高,不曾吃尽苦头,怎得修成人上人。” |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 | 比喻心情不安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,如何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 |
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 |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。 | 语出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。” |
水宿山行 | 夜宿于水,日行于山。形容长途跋涉。 | 唐·李嘉佑《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》诗:“一官万里向丰溪,水宿山行鱼浦西。” |
一衣带水 |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。比喻只隔一水;极其邻近。 | 《南史 陈纪下 后主》:“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:‘我为百姓父母,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?’” |
近水楼台先得月 |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。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。 | 宋 俞文豹《清夜录》:“范文正公镇钱唐,兵官皆被荐,独巡检苏麟不见录,乃献诗云:‘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为春。’公即荐之。” |
山水相连 | 指边界连接在一起。 | |
黄河水清 |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,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。也比喻罕见的、难得的事情。 | 三国·魏·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夫黄河清而圣人生。” |
水到渠成 | 渠:水道。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。比喻条件成熟;事情自然会成功。 | 宋 苏轼《答秦太虚书》:“至时别作经画,水到渠成,不须预虑。” |
覆水难收 | 覆:翻;引申为倾、倒、泼的意思。泼在地上的水;难以收回来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;很难再挽回了。引申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;难以重新结合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何进传》:“国家之事,亦何容易!覆水不可收。宜深思之。” |
反水不收 | 水已泼出去,不能再收回。比喻不可挽回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》:“虽仲尼为相,孙子为将,犹恐无能为益。反水不收,后悔无及。” |
水乳交融 | 融:融洽;乳:奶汁。水和奶溶合在一起。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。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,此时则水乳交融矣。” |
水满金山 | 见“水漫金山”。 | 鲁迅《坟·论雷峰塔的倒掉》:“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,白蛇娘娘来寻夫,于是就水满金山。” |
顺水推舟 |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。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;说话办事。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:“你休得顺水推舟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 |